理论学习
人民日报任仲平: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上)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01-02    浏览次数:1380

 

    (一)政党的责任。

  这是刚刚在北京落幕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世界各国政党领导人关注的主题。

  这次对话会的会标上,五彩飘带环绕“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CPC,共同构成地球的造型。恰如这个会标寓意的,世界最大政党、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执政党,与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党一起,肩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民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责任。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这片近40年来进行着全世界“最有勇气的制度实验、发展实践”的土地,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过去5年,这个创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的政党,在中国大地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一个多月前,中共十九大再次标定一块里程碑,当代共产党人以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5年变革最直接的思想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一面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

  这是中共十九大的重大历史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最新思想境界。当社会主义国家赞叹这一理论创新,“不仅照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方向”,也将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提供强劲动力”;当西方世界感慨“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最好的选择”“这一思想必将引领中国共产党继续走在时代前沿”,人们看到马克思的伟大学说藉由中国道路展现的“真理之光”,让更多人向“一种严谨的学说,一种科学的制度,一种深邃的思想,一种美好的理想”脱帽致敬。

  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从历史的山巅回望,若干年后,将会更清晰地看到,我们写入历史的那些成绩,莫不源于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

  (二)有日本学者研究中共的话语体系,发现两个意象出现频率颇高——“道路”与“航行”。两个词所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承的接续奋斗。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共产党人开创的“道路”上“航行”,取得了堪称伟大的成功。从68年前建立人民共和国,到39年前开启改革开放大幕,再到5年巨变迈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总能形成对发展方位的准确判断,在时代的激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是在这一前后相继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探索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过去5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划时代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上的又一次飞跃。这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由此抵达一个新的起点。

  德国诗人海涅曾写到,“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虽然十九大才正式提出,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容、深刻内涵,早已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创造性的探索实践。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评价,习近平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中国目前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在习近平领导期间增长了近40%,亚洲的新秩序“不是正在显现,而是已经到来”。而对于这5年最生动的视角,还是来自于这个民族富有历史感的自我审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1980年,面对除旧布新的中国,诗人艾青借用春天万物复萌,说明“解放了的思想”所造就的时代洪流。今天,我们再次在中国大地,感受到一种新思想的磅礴之力。回首“极不平凡的5年”,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解这一思想的几个维度——

  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会有中国5年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这一思想的实践意义,在于把中国的发展带到了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在于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有信心有能力去实现这一梦想。

  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这一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把握追寻理想社会的真谛,为人类通往真理之路树立起新航标。

  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会有“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思想的世界意义,在于打开了现代化的更多可能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1024,举世瞩目的十九大落幕。被译成多种外语的十九大报告,迅速成为国际社会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有力读本”。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评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习近平把中国带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就让我们沿着这几个维度,追寻思想的火炬,如何照亮一个民族走向富强的历程;感受思想的光芒,如何产生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力量。

  (三)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年前,当“中国号”航船再度扬帆起航,继承的不仅是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发展的成果,还有累积下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更有“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犹记2012年,许多人的预期并不乐观。那一年,中国经济增速自新世纪以来首次低于8%。“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在罗列需要跨过的一系列栏杆后,外媒一叠声唱衰中国,即便是对社会主义中国充满信心的人也不得不提醒,“解决不好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中国就会前功尽弃”。在这样一个破旧立新、世代交替的“艰难时刻”,所有人都在观望,中国共产党如何引领这个曾经几度辉煌的东方古国,在历史的又一个转折关头走向自己的梦想?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中国发展历程中这5年,正如习近平的豪迈宣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5年奋进,面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腐败问题严重,习近平铁腕反腐、从严治党,彻底扭转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亲自挂帅中央多个领导小组,加强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党中央成为坐镇中军帐的“帅”。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不踩大油门、不搞强刺激,而是以强大的魄力和定力推行改革,在波澜不惊中实现了发展理念和经济结构的全方位转变和历史性转折。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以超过30%的平均增长贡献率,成为世界经济引擎。

  密集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贫困发生率降到4%以下,中国共产党脱胎换骨、人民军队浴火重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大大增强、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十九大报告十个方面的总结,寥寥数语后蕴藏多少运筹帷幄的胆识,涵盖多少波澜壮阔的变革,凝聚多少惊心动魄的转变。一个微信公众号征集这5年“万万没想到的那些事儿”,结果应者云集。不过1800多天时间,变化之巨、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深,让身处其中的人无不为之感奋。

  是什么让中国逆流而上击水中流,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因为我们有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灵魂”,十九大精神宣讲团行至广西,一位基层老党员的心声,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感受,也印证了邓小平的那句名言,“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逆风飞扬的中国交出的这份漂亮成绩单,也让媒体感慨,“习近平是具有长远战略思维的政治家”“在他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展现了非常宏大的战略视野和娴熟的政治运作才能,很快就跻身于能够主导国际事务的领导人行列”。一些外国观察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习近平正在唤醒中国”。

5年砥砺,被“唤醒”了的中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回首5年,我们清晰地看到,这不仅是一个发展进程的概念,更是一个思想演进的概念。

  以民族复兴中国梦重构“时间逻辑”,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重构“战略逻辑”,以经济新常态重构“增长逻辑”,以新发展理念重构“发展逻辑”,以全面深化改革重构“治理逻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精神逻辑”,以美丽中国建设重构“生态逻辑”,以全面从严治党重构“政党逻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构“世界逻辑”……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性地回答了当前中国和世界面对的问题,战略性地设计了国家未来和人类未来,创造性地推动了民族复兴事业,预见性地判断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情况,以高远的视野、深邃的思考,写下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答卷,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这是一套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也是一个体大思精的思想体系。5年来,亿万人民一次次从习近平的讲话中,感受到执政党的深谋远虑,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芒。“没有思想的时代,就像没有舵的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与时俱进、不忘初心、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展真理之旗、掌时代之舵、扬复兴之帆,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中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也是一个被世界高度关注的新时代。十九大期间,美英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首播,主动解读习近平领导下的5年。主创人员坦言,整部纪录片的核心是,“所有这些变化的背后,都有一个最初始的力量源泉,就是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方针”。当一种思想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激发历史性的成就、在亿万人民生活中书写下历史性的变化、在全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产生历史性的影响,这样的新思想,足以标定一个新的时代。

  (四)在亿万人民的记忆中,这个新时代,起航于习近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开了一个古老国家对于未来的想象。

  这是一组必将载入史册的画面。201211月,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出行,是去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刚刚当选为总书记的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710月,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出行,是去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追寻中国共产党的“根脉”,再次当选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从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十九大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在历史的大视野中,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描绘亿万人民同心同行的奋斗目标。在新思想开启的新征程上,国家的现代化与民族的复兴成为前后相续的目标,几代共产党人开辟的中国道路,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向前。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兴替有更深切的感受,没有哪个民族在连续两千年领先于世界之后突然堕入“国土沦陷,水深火热”的苦难,因此也没有哪个民族如此渴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回望过去,面对沉沦日久的神州,是中国共产党高举复兴大业的旗帜,从毛泽东誓言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到邓小平强调“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共产党人初心不改、使命不变。5年来,习近平对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命题,作了迄今最集中最系统最深刻的阐述,使之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唤醒中华民族奋斗激情的精神旗帜。

  首次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练地喻作“中国梦”;首次明确揭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系统阐释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精神支撑、力量源泉;首次阐明伟大梦想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关系;首次诠释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明确宣示“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这些阐述,不仅为世界感知当代中国开启了一扇大门,更以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梦想,构思出堪与中国古代辉煌或欧洲启蒙时代媲美的复兴路径,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复兴这“千年一叹”的深切思考。难怪已过鲐背之年的基辛格在聆听习近平演讲后如此感叹:“有光荣的梦想,才有伟大的成就。”

  湖南山村,一位村民贴出对联:“雪梅映红中国梦,紫燕衔绿万家春”;异国他乡,旅美华侨写下心声,“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过去的5年,在民族复兴的大棋盘前,习近平以中国梦这一核心概念,重塑中国信仰、重筑中国理想、重聚中国力量,极大地焕发出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的激情,推动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从5000年悠久文明走来,历经170多年艰辛的探索历程,终于走到了最为接近梦想的今天。

  以时间节点为标志,十九大报告擘画了新蓝图。接下来,中国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并走向共同富裕,将提前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创造人类历史上第一个10亿以上人口共同迈入现代化的奇迹。而在这些宏伟的国家目标之下,“每一个中国人都将经历历史性的重大改变,获得更多梦想成真的机会”,多少志士仁人泣血浩歌的复兴大业指日可待。放眼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将成为人类发展进步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

  (五)这一标志性事件最为突出的影响,是让社会主义这一绵延500多年的进步思想,经过几轮高潮和低谷的交替,在世界的东方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贡献,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117,十月革命100周年。俄罗斯《真理报》刊发的纪念文章《十月光芒指引未来》指出,虽然“十月革命的主要成就”早已不复存在,但中国的成就让人们依然相信“十月的光芒”。另一篇《观点报》纪念文章,在分析“共产主义的幽灵”为何重新在欧洲徘徊时,明确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所取得的难以置信的成果”,中国“已成为事实上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从而理所当然地为全球众多趋势定调,思想领域亦不例外”。

  中国成就成为世界支撑,中国理念在为世界定调。今天,很多90后年轻人开始走进马克思,感叹“马克思靠谱”;在欧洲,“马克思主义再一次成为了时髦”,有报纸头版整版刊出大红底色的马克思头像,政要们开始到《资本论》中寻找智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则在短短数年内,以24个语种、27个版本、660多万册的发行量,热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影响的大都是主流人群”。这一切,恰如一部火爆网络的专题片片名——《社会主义“有点潮”》。今天的世界,虽然社会制度有差异、意识形态各不同,但一个观点已成共识,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中国让社会主义学说重新伟大”。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硬的标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社会主义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产生的前所未有的世界影响、所赢得的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雄辩地证明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习近平曾系统梳理社会主义500年的思想源头和演进,不断强调我们党要努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过去5年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激荡,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正是我们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而这种贡献最为突出之处,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思考。

  十九大期间,一位外国记者来到中国,偏见让他“主题先行”地想做一组报道,挖挖中国“贫富分化问题”,没想到稍一深入,就被中国扶贫的巨大成就吸引,最后他决定好好写写“中国的脱贫故事”。过去5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5500多万,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的人口,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反贫困斗争,被联合国誉为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也提供了一个观察“习近平时代”的最好视角。中国这5年,是社会主义本质得到空前体现的5年,是制度优势与活力得到空前发挥的5年,是共产党的宗旨信念得到空前强化的5年,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得到充分实践的5年。看到了这一点,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习近平为什么要不断强调“加强党的领导”,为什么要反复宣示“一个都不能少”,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共同富裕”,为什么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为什么要以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将社会主义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书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

  毛泽东说,“每个国家,每个时期,都有新的理论家,提出新的理论”;邓小平说:“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有我们时代的语言。”习近平以强大的思想力、原创力,以巨大的政治智慧、理论勇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将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成果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理论惟有“常新”,才能“常青”。这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的奋斗,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十九大期间,165个国家452个主要政党发来855份贺电贺信,这些贺信不仅来自社会主义国家,也来自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越来越多的人断言“全球新未来最好的希望来自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认定“世界2030年时的面貌取决于中国”。有海外网站刊文称,在中国模式中,许多人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光明未来。对全世界雄心勃勃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项。

2017年,十月革命过去了100年;2018年,《共产党宣言》将迎来发表170年,中国改革开放也将迎来整整40年。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并没有进入“历史的博物馆”,而是在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手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六)习近平正在领导中国完成三大治理——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美国学者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如此评价。

  的确,今天的世界,正经历“400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世界,作为“站在世界地图前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从一开始就把思考“人类命运”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一位法国东方问题专家在梳理中国“令人瞩目的成就”后慨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地应对跨区域问题,慷慨地与全人类分享发展经验,审慎地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正确义利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之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提出对世界发展、对人类未来的中国方案。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走向现代化路径的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自东方的思想力量,实实在在地在改变世界。过去5年,“一带一路”犹如两只翅膀,以中国为原点,沿着古老大陆和大洋铺展开来。从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到中巴经济走廊风电项目,在这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上,伟大的思想推动伟大的实践,让昔日“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再次成为沿线人民的福祉。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表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的铿锵誓言,让世界感叹“中国的新时代将影响世界”。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曾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进行全球公众调查,在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认可度、30国受访者对10国领导人认可度、以及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正确处理国内及国际事务信心度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排名第一。有国外学者评价,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以有所作为的积极态度让世界各国重新认识中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今天的世界,不仅深深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命运”,也日益深刻地体会到,世界已经从与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红利”,走向了更高层次的共享“思想理念红利”。这只“睡醒的狮子”是真正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它“长远的目光和对时代需求的精准把握,对世界发展大有裨益”。

  (七)共产党人的目光,总是望向未来。

20世纪30年代,当国内革命遭受重创,仍然坚信革命是“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20世纪90年代,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陷入低潮时,仍然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当中国昂首走进新时代,更加坚信我们会“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19759月,《延安通讯》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北京知青习近平带领陕北梁家河村村民办沼气的故事。标题意味深长,叫《取火记》。今天,思想的火种点燃了新征程的火炬,引领8900多万党员、13亿多人民,向着历史深处的一个个时间节点迈进。

  在这伟大的征程中,思想的火焰将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照亮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实步履,照亮我们更为美好、更值期待的明天。【任仲平来源:《人民日报》( 20171205 01 版)】